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阿根廷北部發生規模6.1地震

時間:2009/11/15 07:04
撰稿‧編輯:邱莉苓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阿根廷北部靠近智利(Chile)和玻利維亞(Bolivia)的邊界,14日發生規模6.1地震。

  美國地質調查所說,這次地震是當地時間14日下午4時44分(格林威治時間14日晚間7時44分)發生,地點是在胡胡伊省(Jujuy)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西北方190公里。地震深度141公里。

  目前尚未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導。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23328

泰國南部遭暴雨洪災致十人死亡 數十萬人受災

http://news.sina.com 2009年11月09日 06:3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曼谷十一月九日電(記者顧時宏)泰國南部數府連日來持續暴雨引發的洪災已導致十人死亡,數十萬人口受災。

  泰國南邊境省陶公府防災減災中心九日發布消息稱,該府受洪災影響,已有十人死亡,全省十七個區有三百六十七個村莊約二萬六千五百多個家庭受到洪災危害。

  在南部的宋卡府,該府十六個區中有十五個區被宣佈為緊急受災區域,共有超過四萬八千戶、十五萬人口受災,有三百四十八條公路被水淹沒,該府估計損失已達一億八千萬銖。南部也拉府、北大年府和陶公府地區的鐵路受洪水淹沒而暫時停運。

  災情發生後,泰國國王與王后擔憂洪災地區民衆的安危,特御賜救濟物資,並諭示要緊急送往災區幫助民衆。也拉府尹格立薩達與洛坤府紅十字會站長攜帶國王、王后御賜的救濟物資往邦南沙達縣洪災區,派發給七十五戶受災民衆。

  據悉,當地政府已組織人員展開救援行動,當地駐軍也出動軍人幫助災民轉移,並組織乾糧、飲水發給災民。完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anews/20091109/0636853929.html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菲律賓馬永火山噴出火山灰 可能火山爆發

(法新社)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22:35
(法新社馬尼拉 11日電) 菲律賓 最活躍火山之一的馬永火山(Mayon),今天早晨噴出羽狀火山灰。官員警告當地居民,一旦火山爆發,就必須撤離。

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中心(Philippine Institute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指出,馬永火山今天黎明 前噴發的火山灰,如同薄薄的灰色地毯一般,籠罩附近九個村莊。這九個村落大約有2萬2000人居住。

研究中心在最新公報告中說,這座錐形火山發出隆隆聲響,並且搖晃了約三分鐘,上坡的岩石碎片也發出紅光,這是火山即將爆發的徵兆。

公報中說,馬永火山位於首都馬尼拉(Manila)東南方,目前的警戒層級為二級,即「處於騷動不安狀態,可能噴發更多火山灰,最終甚至噴出造成危害的岩漿」。(譯者:中央社方沛清)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11/8/f4io.html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泰國‧泰南洪災18死‧逾30萬人受災

國際 2009-11-11 10:21
泰國‧曼谷)泰國內政部週二(11月10日)透露,泰國南部的10個省份在過去5天接連發生洪災和土石流,導致18人死亡、超過30萬人受影響。
泰國災害防治減緩部的文告指出,位於南部的10個省份從上週四(11月5日)開始連降豪雨,引發洪水和土石流。
文告稱,迄今共有18人罹難,並有32萬7025人受災。
不過,目前其中4個省份的災情已經減緩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37937?tid=2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澳洲東岸暴雨成災 5000人遭洪水圍困

( 2009/11/07 20:55 中央社 )
(中央社2009年11月7日綜合外電)澳大利亞東部海岸地區暴雨成災,多個大城市的主要聯外道路遭嚴重洪水切斷,數千人受困,澳洲當局今天宣布當地為天災地區。

緊急救難官員指出,暴雨昨晚侵襲雪梨以北的科夫港(Coffs Harbour)地區,暴漲的洪水淹沒交通動脈太平洋公速公路(Pacific Highway),導致近5000 人與外界隔絕。

新南威爾斯省緊急救難廳長萬恩說,兩天內當地累計降下超過500毫米雨量,這是侵襲該地區的今年第5 起重大水災。

緊急救難官員指出,科夫港的洪水預計在今天下午達5公尺高峰後會逐漸緩和,並形容近日豪雨帶來的災情「慘重」。

新南威爾斯省緊急救難廳(SES)發言人康貝爾指出,「過去幾個小時天候逐漸好轉,但北部沿岸地區仍有約4800人遭洪水圍困。」
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91107_1_1r5vf

越南因洪水死亡人數上升至91人

http://news.sina.com 2009年11月04日 03:51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綫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綫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越南救災官員11月4日稱,熱帶風暴“銀河”在越南中部地區引發的洪水已造成91人死亡、18人失蹤。越南當局正在加緊救援工作,為受災群衆送去生活物資。

  救災官員說,熱帶風暴“銀河”引發的洪水已經造成富安省65人喪生,另有13人失蹤。其他地區共有26人死亡、5人失蹤。此外,風暴和洪水共造成52人受傷。由於許多地區被洪水淹沒與外界失去聯繫,當局很難統計確切的傷亡人數,因此預計死亡人數還會進一步上升。

  越南當局已經從富安省轉移了近15000人,士兵們乘坐數十艘快艇將方便面、水和衣物送到饑寒交迫的災民手中,當局還出動3架軍用直升飛機向被洪水隔絶的地區空降食物等生活用品。盡管富安省的洪水4日開始消退,但是許多地方仍然被洪水淹沒。

  在平定省,當局也出動2架軍用直升飛機給被洪水圍困的災民送去食物和水。

  此外,越南洪水和風暴防控國家委員會說,此次風暴和洪水摧毀了14000個房屋、毀掉約5000公頃的稻穀和其他農作物。

  熱帶風暴“銀河”10月28日加強為颱風,並於上周末襲擊了菲律賓,造成27人死亡。在向越南方向移動過程中,“銀河”強度逐漸減弱,11月2日登陸越南後強度降低為熱帶風暴。

  (環球在綫:李卉)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adaily/20091104/0351839314.html

颶風釀洪災 薩爾瓦多130死

2009-11-10 中國時報 郭篤為/巴拿馬市八日電
 持續一周在中美洲造成財產損失與人員傷亡的熱帶風暴艾達(Ida),七日晚在地勢陡峭的薩爾瓦多造成了十餘年來最嚴重的水災,一百三十人喪生。富內斯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旅居薩國的台僑已參與僑社賑災。

 艾達七日晚脫離宏都拉斯進入墨西哥灣,並增強為二級颶風。艾達在尼加拉瓜大西洋岸造成一萬三千人無家可歸後,薩爾瓦多也受環流與太平洋低氣壓影響帶來連續豪雨,迄今已造成一百廿四人喪生、七千人撤離家園的嚴重災情。

 由於災區交通與通訊中斷災情仍無法確定,薩國已向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請求協助。

 旅薩台僑八日與傳統僑社協商參與救災事宜,僑務委員白德傳呼籲台灣民間慈善組織能配合國際救援提供物資醫藥,參與救災與重建。

 邁阿密「國家颶風中心」八日晚指出,艾達颶風最新風速為每小時一百六十公里,正通過古巴和墨西哥間的尤卡坦海峽進入墨西哥灣東南部,朝美東南方佛羅里達州至路易斯安納等四州行進。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09111000033,00.html

印度洋發生6.2級地震

(明報)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11:45
香港天文台 錄得,印度 尼科巴群島區在10時54分發生6.2級地震。

天文台指出,震中位於印度洋的尼科巴群島區,即布萊爾港之西南偏南約400公里,震級為黎克特制6.2級。

(即時新聞)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10/4/f3j1.html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热带风暴引发越南30年最严重洪灾 致107人死亡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06日13:46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中新网11月6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越南官员6日表示,热带风暴“银河”在该国中部引发的洪水已使当地死亡人数升至107人,而“银河”造成的财产损失估计将高达1.2亿美元。

  受灾最严重的富安省已有72人死亡,而当地仍有约20万学生无法上学。

  越南国家灾害委员会表示,这是该国3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洪水灾害。约5万多人在热带风暴到来前已经撤离。热带风暴于2日登陆越南,淹没了1.8万公顷稻田,上万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毁坏。
http://news.sohu.com/20091106/n268014064.shtml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苗栗森林大火 延燒百甲林地

民視 (2009-11-03 16:55) Ads by Google

苗栗通霄鎮坪頂山區林地,2日發生森林大火,由於強風助長,火勢延燒面積廣達上百甲,從2日白天一直燒到3日凌晨才被撲滅,過程中還一度危急民宅,情況緊張。熊熊大火燒的猛烈,綠樹變火樹,黑夜星空照得通紅,苗栗地區吹起強風,風勢助長火勢,東邊滅了,西邊又著火,消防隊可以說是疲於奔命,野火燒不盡,強風吹又生,通霄坪頂山林陷入火海,為了避免延燒到附近民宅,消防隊冒險開闢防火線,徹夜與大火搏鬥。

出動了5個地區的消防分隊賣力搶救,所幸疏散得宜,無人傷亡,居民一夜驚魂,這場火燒山讓100多甲林地付之一炬。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103/2332621.html

我国洪灾保险供给不足的成因分析

2009-11-02 16:25:11 来源:互联网

摘要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水灾害尤为严重,损失巨大。洪灾保险市场存在着远远超过目前保险业供给能力的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三方参与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洪灾保险供给不足的原因,论述了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励保险公司参与洪灾保险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洪灾保险;供给;博弈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水灾害尤为严重,洪水灾害损失巨大。据水利公报统计,进入21世纪后,截至2007年底,我国洪水灾害损失金额年均达1038亿元左右,政府救灾补助金额支出年均达47.5亿元左右,看似巨额的政府救灾补助金额在天文数字般的洪水灾害经济损失面前却是杯水车薪。如2006年湘南洪灾中,保险补偿比例仅为总损失的1.5%,而世界平均值为36%,美国更是高达50%以上。湖南洪灾中绝大部分是受灾农户没有投保家财险及其他农业保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和政府救助。从财务的角度,个人对付灾害的最好办法是参加保险。但是,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家庭以及个人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如2008年初冰冻灾害发生后,保险赔付金额也不足损失总额的1.5%。
  更糟糕的是,巨灾保险需求不足,供给同样也是不足的。2007年,我国的非寿险密度仅为25.5美元,全球平均249美元,亚洲平均739美元。另外,我国保险业的承保能力不强,我国2007年保险业资本金总量约是2000亿。根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也就是说,按2007年的资本金总量来算的话,我国当年的最大损失不能超过200亿。以1998年为例,我国当年洪灾造成的损失高达2552亿,对只有200亿承保能力的保险行业来说,独立承担洪灾保险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博弈模型来探讨我国洪灾供给不足的困境。
  二、洪灾保险供给不足的博弈分析
  洪灾保险供给不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政府、保险公司、投保人这三者关系中,受益的主要是政府与投保人,保险公司处于政府与投保人之间。保险公司不仅受政府行为影响,同时还受到投保人行为影响。通过保险公司与政府及投保人之间的博弈分析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我国的洪灾保险供给不足。我们分两个博弈集合来讨论此问题。
  (一)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博弈。在这个搏弈中,局中人有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保险公司的博弈策略有{经营,不经营};投保人的策略有{投保,不投保}。在这个博弈中我们不考虑政府补贴。
  1、模型假设
  (1)假设为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居民和保险公司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在高发洪灾区,洪灾发生的概率为p,洪灾发生给居民带来的损失为d,则对于高发洪灾区居民的期望损失金额为:c=p*d;
  (3)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对于参保人收取的保险费为e,在洪灾发生概率为p的条件下,对参保人给予的补偿为f,其中,f是一个与c有关的函数,设为f=f(c,p);又因为洪灾发生概率为p,则保险公司的期望补偿为pf=a。
  2、模型建立与分析(见表1)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如表1的支付矩阵,从表1所示的-支付矩阵来分析:
  e—c,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居民认为“投保”策略为其最优策略,完全信息条件下,熟知支付矩阵信息的保险公司将会采取如下策略:
  (1)当e  (2)当e>a时,e a>0,保险公司的策略为承保,均衡点为(承保,投保)。
  对于高洪灾区的居民,洪灾往往频繁发生,遭受洪灾损失的概率很大,因此,其当地居民更有参加洪灾保险的意愿,而参保后也能够有效稳定当地社会形势。而如果保险公司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开展洪灾保险业务,这将影响整体社会效益,(承保,投保)无疑是能提高总体社会效用的均衡点。
  根据上述分析,e成为影响博弈均衡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图形描述如下:
  我们知道,局中任何一个人的决策都是非常明确,那就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局中人的利益不仅取决予自己的行动与策略,还必须看局中其他人采用什么策略或行动。因此,通过划线法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投保人来讲,如果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他的最优策略是投保;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果投保人投保,他的最好策略是不承保,如果投保人不投保,保险公司经营与不经营都无所谓,什么都不损失。
  从这个博弈中我们可以得出,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洪灾保险这个保项。这是因为保险公司发现,经营基本上是亏本,还不如不经营。
  局中人在每种策略组合下都有各自相应的得益,如果将每个局中人在同一种策略组合的得益相加算出各博弈方得益的总和,并可将其看作这个小范围内的“社会得益”。可以得出最佳的社会得益为e—a+f-e—c=f-a-c,即在投保人投保、保险公司经营情况下的社会得益。这就意味着只有在投保人愿意投保、保险公司全力经营的情况下将可以实现社会得益最大。对保险公司来说,其主要目标还是要实现其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赔钱的买卖是不会做的。经营洪水灾害风险的成本很高,保险公司一般不会积极推广洪灾保险保单,除非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从上面的调查我们知道,保险公司尽管将逆向选择作为其“安全第一”的策略,但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了保险的初衷。所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也是其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有关洪水方面的险种的供应很不足,在1996年以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将因洪水造成的损失放在企业财产险或家庭财产中,1996年以后随着保险公司改制,保险公司纷纷将因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放在综合险中予以承保,采用的费率是火灾险的费率,一般都比较高,造成了投保人无力购买。
  (二)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博弈分析。在这个博弈中,局中人是政府与保险公司,政府的策略是(支持,不支持);保险公司的策略是(经营,不经营),政府支持开展洪灾保险,要从财政拨款及税收上给予优惠。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保险公司会亏本,费率高了,没有人买,费率低了,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博弈的分析中我们得出通过调整参保费标准达到理想均衡的结论,而该均衡点能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对于参保人来说是付出了相对较高的经济代价而使保险公司获得更多收益。如果换个角度,由政府来考虑社会效用优化的问题,将会出现政府与保险公司博弈的情况
 1、相关假设
  (1)在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需要上交的税费为t;
  (2)政府为实现社会效用的优化,需要采取支持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的策略,从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或进行相关的财政补贴c1;而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业务的成本为c1;
  (3)在有政府政策支持却没有获得保险公司认可的情况下,政府不承担要约成本。
  2、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见表2)
对表2中描述的支付模型进行分析:
  我们假设政府支持,保险公司经营,那么政府就会损失-c1+t单位的成本。如果政府支持,但保险公司不经营,政府也就不会补贴,其结果是政府只需要支付救灾款。如果政府不支持,保险公司不经营,也就不存在利益损失。如果保险公司还要继续经营,就会亏损c1-c2个单位的成本。保险公司不会做这种赔钱的买卖,除非保险公司为了形象宣传、广告效益。
  从上面的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在不考虑社会效用优化的前提下,由于一c1+t  然而,我们不能仅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政府支持开展洪灾保险的成本与收益,还应该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洪灾保险对增进一国社会福利,从而增进社会安定的非经济效应。政府尽管在支持洪灾保险时有利益损失,这部分损失可以看成是社会福利转移到保险公司,再由保险公司流向社会。
  若政府考虑到自己是以社会效用最大为目标,以居民为主体的社会收益最大才是其政策根本,(不支持,不经营)均衡导致的是社会效用低下的情况,而如果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政策收益能间接通过保险公司转移到身处于高洪灾区的居民身上,支付矩阵中的成本ct将会消失(见表3)。
  在表3中的支付矩阵中,政府将会选择“支持”策略。由于完全信息的条件,保险公司掌握政府以“支持”为策略,即获取了政府出台“支持洪灾险业务政策”的信息,其作为理性“经济人”,无疑将采取“经营”策略,保证居民财产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企业利润点。
  社会效益最大化要求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满足受灾群众的需要。上述分析表明,由于农民收入制约和保险经营模式的原因,商业性农业保险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但是,洪灾保险的社会效益性又决定了洪灾保险发展的合理性。如何解决这一悖论,需要政府介入以实现洪灾保险市场的均衡。从经济学原理角度看,解决洪灾保险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市场经济手段。积极创新洪灾保险的经营模式,推动洪灾保险产品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根本上建立并推动洪灾保险的发展,充分发挥洪灾保险在防洪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洪灾保险具有防范洪灾风险、保证社会稳定的作用,可以使受灾的企业和农民迅速恢复生产,保证了农牧渔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它的受益群体不仅仅限于洪灾保险的投保人,从这个意义看,洪灾保险部分具有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由于洪灾保险的自身特点和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需要,在当前我国现有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下,发展洪灾保险并不完全同保险公司的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背离,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洪灾保险市场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大量的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巨灾保险机制,才能解决巨灾保险需求供给不足的问题。为了我国洪灾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进一步刺激保险公司开拓洪灾保险市场的兴趣。政府可以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直接补贴保险公司经营洪灾保险的经营费用,减小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此外,政府还可以减免保险公司与经营洪灾保险相关的税收,进一步鼓励其开展洪灾保险业务。对于积极开展洪灾保险的保险公司,政府还应该在其开展其他保险业务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以险养险。只有政府积极为洪灾保险的发展创造出有利的外部环境之后,保险公司才能通过其自身努力,真正使洪灾保险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Meyer,B.,The Insurance of Natural Hazards:Proposalsto an Appropriate Risk Partnership Between Insurers,Reinsurersthe Government and the Policyholders,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andInsurance,1996.Vol.21,N0.80,393—400.
  [2]Gollieicr,C.About the insurability of catastrophic risks.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1997,(4).
  [3]Kunreuther,H.,Ambiguity and Underwriter DecisionProcesse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5.V01.26.337—352.
  [4]Freeman,P.K.,Kunreuther,H.,Managing Environ—mental Risk Through Insuran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Boston.1997.
  [5]Harfington,S.E.,Rethinking Disaster Policy,Regala-tion,2000.V01.23,No.1,40-46.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http://www.51edu.com/lunwen/jjlw/bxx/1405489_4.html

苗栗森林大火 延燒百甲林地

民視(2009-11-03 16:55)

苗栗通霄鎮坪頂山區林地,2日發生森林大火,由於強風助長,火勢延燒面積廣達上百甲,從2日白天一直燒到3日凌晨才被撲滅,過程中還一度危急民宅,情況緊張。熊熊大火燒的猛烈,綠樹變火樹,黑夜星空照得通紅,苗栗地區吹起強風,風勢助長火勢,東邊滅了,西邊又著火,消防隊可以說是疲於奔命,野火燒不盡,強風吹又生,通霄坪頂山林陷入火海,為了避免延燒到附近民宅,消防隊冒險開闢防火線,徹夜與大火搏鬥。出動了5個地區的消防分隊賣力搶救,所幸疏散得宜,無人傷亡,居民一夜驚魂,這場火燒山讓100多甲林地付之一炬。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1103/2332621.html

納斯卡人消失之謎新解:毀林終招致自我毀滅

www.gx.xinhuanet.com  2009年11月05日 11:42:01  來源:新華網
納斯卡人消失之謎新解:毀林終招致自我毀滅
  從天空看到的蝕刻于貧瘠沙漠中的兩只大手
  在納斯卡平原邊緣留下的古代蜂鳥地畫可能是獻給“土地神”的祭品
  據《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科學家日前表示,在秘魯沙漠中留下奇異“納斯卡線”的神秘民族——納斯卡人,因在距今1500年前大肆砍伐森林而加速了他們的滅亡。
  納斯卡人曾經生活在秘魯南部沿海附近地區,因其打造了可從空中看見的巨型地畫而聞名于世。然而,這個神秘民族為了農業生產,不惜破壞大片森林。由于森林砍伐導致氣候過于幹燥,他們不能在附近山谷種植足夠的糧食,最終加速了他們的滅亡。考古學家對納斯卡人遺跡進行了研究,發現一係列人為誘發的事件令這個民族終遭“報應”,在公元500年左右滅亡。
  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皇家植物園專家奧利弗·哈利(Oliver Whaley)說:“前人的錯誤給我們上了如何在當前狀態下管理貧瘠、幹旱土地的重要一課。”納斯卡人最為著名的“遺產”便是他們的“納斯卡線”。所謂 “納斯卡線”是指納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蝕在周圍空曠的沙漠刻下的圖案。雖然部分陰謀論者認為,“納斯卡線”是外星人所為,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它們其實是在復雜的古代儀式中讓人跟著走的神聖路線。
  盡管擁有先進的文明,納斯卡人卻在公元500年左右從地球上消失。數百年來,科學家將納斯卡人的滅亡歸咎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席卷秘魯的厄爾尼諾現象。如今,以劍橋大學科學家為首的一個英國研究小組發現了納斯卡人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由于大肆砍伐森林,納斯卡人最終走向“自我毀滅”。
  秘魯納斯卡墳地暴露在外的骸骨。納斯卡文明在公元500年左右走向滅亡
  描述人形蜂鳥的納斯卡陶器
  在刊載于最新一期《拉丁美洲古跡》(Latin American Antiquity)雜志上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發現,納斯卡人為了獲得農業用地不惜將大片森林砍倒,整個過程持續了幾代。結果,曾經覆蓋于秘魯沙漠地區的特有樹種Huarango逐漸被棉花和玉米等農作物所取代。他們研究了在伊卡山谷(Ica Valley)發現的植物殘骸,以揭開當地氣候變化之謎。
  研究人員表示,Huarango樹對沙漠脆弱的生態係統尤為重要,它們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濕度,讓納斯卡人狹窄、易遭破壞的灌溉係統保持原狀。 Huarango樹牢牢扎根于土地中,避免水土流失,抵禦侵蝕的破壞。納斯卡人砍伐了大片森林,最終使沙漠的生態係統到達一個臨界點,因這種天然防禦係統的消失而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壞。
  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洪水接踵而至。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保護著脆弱的沙漠生態係統的森林依舊存在,那麼洪水造成的破壞可能會非常小。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的戴維·貝雷斯福德-瓊斯博士說:“這是一片獨特的森林。Huarango是一種具有顯著的固氮作用的樹種,是當地人重要的食物來源,還為他們提供木料和燃料等生產物資。”
  美輪美奐的陶瓷工藝。納斯卡人還能制作出精美的紡織品
  曾為天然防護的Huarango林地被古代納斯卡人砍倒,逐漸變成農業用地,破壞了當地脆弱的生態係統,也加速納斯卡人的滅亡
  貝雷斯福德-瓊斯補充說:“它好比沙漠地區生態係統的‘基石’物種,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濕度,改善極端的沙漠氣候,以其深深的樹根保護所在地區免遭洪澇之苦。隨著時間推移,林地的不斷砍伐跨越了生態臨界點,將土地暴露于該地區極端的沙塵暴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下。”
  表面沒有了Huarango樹的覆蓋,當厄爾尼諾現象來臨時,納斯卡的灌溉係統完全被泛濫的洪水所淹沒,也就是說,整個地區已不再適于農業生產。有證據表明,在隨後的幾十年間,納斯卡人的嬰兒死亡率突增,成年人平均壽命下降,農作物歉收,幹旱也如期而至。
  貝雷斯福德-瓊斯表示,最新研究與一個當前很流行的觀點相矛盾,這個觀點認為,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美洲土著人始終與環境和睦相處。最新研究還強調了Huarango林地在支持當前該地區民眾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如今,秘魯南部海岸地區連一片安靜的生態係統都找不到,最後的Huarango林地也正在遭受非法燒炭活動的破壞。(孝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11/05/content_18148941.htm

重慶在建電站遭洪水襲擊續:仍在搜救2失蹤者

2009-11-03 17:16:44  來源:華龍網  編輯:戴爽   

  華龍網11月3日16:00訊(萬州站記者黃金華) 今日下午,記者從重慶市巫溪縣安監局獲悉,該縣一在建水電站遭遇“10-31”洪水襲擊,導致正在引水隧道內施工的19名工人被沖走,其中17人生還,2人失蹤。事發後,在巫溪縣委、縣府組織下,由施工方、消防、當地政府及村民組成的緊急搜救隊伍,仍在24小時不間斷搜救。截至今日16時,2名失蹤人員仍下落不明,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巫溪縣安監局局長譚金遠介紹,10月31日淩晨4時左右,巫溪境內普降大到暴雨。據當地氣象部門報告,劉家溝上游上磺鎮降雨量達到59.4毫米。當天下午4時左右,劉家溝水電工程所在的小溪河河水暴漲,洪水翻過水電工程導流洞進口枯水期施工圍堰涌入洞內,導致事故發生。
  目前,兩名失蹤人員的身份已經確定,一名是施工現場作業人員龍雲培(巫溪縣菱角鄉九盤村農民),另一名是在現場組織撤離的項目部管理值班人員劉建平(墊江縣人)。
  據譚金遠介紹,截至今日16時,由當地政府、村民、施工方和巫溪縣消防大隊官兵等50余人,仍在連續對兩名失蹤人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仔細搜尋。
  經巫溪縣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初步調查認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11/03/3365s2666787.htm

墨西哥灣沿岸洪水泛濫 44000人被迫撤離家園


2009年11月04日13: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美聯社4日報道,因墨西哥灣沿岸連日來普降大雨,洪水泛濫,逾44000人被迫撤離家園。  墨西哥塔瓦斯科州州長格拉涅爾表示,當地數條河流河水暴漲,漫過堤壩,造成逾90個居民小區房屋被淹。  周二,墨西哥聯邦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派遣軍隊前往洪泛區實施救援行動。  報道稱,塔瓦斯科州當地居民為政府修建的基礎設施無法有效阻擋洪水而“感到沮喪”。2007年11月,當地發生3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全州受災面積達80%。洪災共造成33人死亡,超過100萬人受災,逾百萬棟民居被淹沒,經濟損失達50億美元。  當時,塔瓦斯科州州長格拉涅爾表示,該州農業、工業、商業、旅游業都遭到嚴重打擊,災后重建至少需耗時5年。  當地一名58歲的農民表示,2007年的水災后,政府稱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現在,洪水再次淹沒家園。這位農民抱怨稱,每當洪水來襲,他就會“失去一切”。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317109.html

科學家:火山爆發可能造成非洲陸地一分為二

(法新社)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15:20
(法新社衣索比亞阿迪斯阿貝巴3日電) 研究者今天指出,最近在衣索比亞東北方一處地質板塊產生裂痕,使非洲 大陸有可能因火山爆發而一分為二。
「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的一份報告指出,2005年9月兩座火山爆發而使荒無人煙的阿法(Afar)地區產生60公里長的裂痕,促使科學家進一步檢測地殼運動。
派駐在衣索比亞、參與這項研究的大學教授阿瑞非(Atalay Arefe)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這項發現的重要性在於,一如海洋,陸地可以在幾天內就發生巨大磁性變形。」
研究者指出,斷層及裂縫是陸地逐漸互相分離的主要過程,這些現象通常發生於海底深處。
他們以非洲為例,數百萬年前就是經過類似過程而和美洲大陸分離。
阿瑞非說明:「一般來說,這類現象都發生在很難進入、任務耗資龐大且很難進行實驗的海底,但阿法則是可供進行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阿瑞非指出,前述火山爆發造成裂痕一事顯示非洲大陸可能發生的情形。
他說:「海洋形成很緩慢,可能要花幾百萬年的時間。海洋未來將自阿法窪地,一直延伸到莫三比克(Mozambique)。」阿法窪地橫跨衣索比亞、厄利垂亞(Eritrea)、吉布地(Djibouti)。
以鹽礦及活火山聞名的阿法地區,是地球上地勢最低且最熱的地區之一。(譯者:中央社陳蓉)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04/8/f0a6.html

美國俄勒岡州遭到兩起地震襲擊

(法新社)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01:50
(法新社華盛頓 4日電) 美國 地質調查所(USGeological Survey)表示,美國西部俄勒岡州(Oregon)今天早上遭到兩起地震襲擊。
第一起地震在格林威治時間12時38分襲擊俄勒岡州外海,強度為地震矩規模(Moment Magnitude Scale)5,30秒後又遭到規模5.3地震襲擊。
目前尚未傳出財物損失或傷亡。這兩起地震的震央位於俄勒岡州奧佛港(Port Orford)西北西方約200公里處,與波特蘭(Portland)相距400公里。(譯者:中央社陳政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04/8/f0el.html

南投地震 釋放能量僅921地震

中央社 Published: 2009-11-05 07:04 PM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5日電)今年是九二一地震10週年,南投今天下午發生芮氏規模6地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呂佩玲說,這起地震與九二一有關;不過,釋放的能量約只有九二一的1/100。
根據地震中心資料,今天南投地震震央在名間地震站南偏東方約10.3公里,九二一地震震央是在魚池地震站西南方約7.5公里。
呂佩玲說,兩起地震震央距離約20公里以內,研判南投地震是屬於九二一地震後應力調整的自然現象,屬於正常能量釋放。
九二一地震最大震度為6級,今天南投地震最大震度則達到7級,看似比九二一還大,氣象局說,實際上兩者一樣。
呂佩玲說明,九二一地震前,台灣地震震度分級最高只到6級,九二一後才增加為7級。
雖然兩起地震震度可說相當,但能量卻差很大,呂佩玲說,南投地震規模6,釋放能量相當於0.5顆原子彈,與九二一地震規模7.3相當於50顆原子彈相比,大約只有1/100。
呂佩玲說,九二一地震的深度是8公里,南投地震有19.3公里,都算淺層地震,但南投地震深度幾乎是九二一地震的2倍多,釋放出的能量也會比較少。
南投地震發生在下午5時32分,全台有感,最大震度是名間7級。981105
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100457&lang=tc_news&cate_img=262.jpg&cate_rss=JD,LD,TD,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