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菲律賓洪災災情惡化 至少240死亡

【大紀元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顧佳韻編譯報導)菲律賓的救援人員自暴漲的河流和一片狼藉的街上找到了更多的屍體,使菲律賓北部大洪水的死亡人數在週二上升到了240人。
全國災難協調委員會週二表示,首都和周邊地區有近190萬災民,近38萬人被安置在學校、教堂和其它撤退中心。
幾乎被壓垮的官員們呼籲國際社會伸出援手並警告,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抵抗預報中正在菲律賓東部島嶼醞釀,最早可能在本週五登陸的另外一場暴風雨。
週六席捲菲律賓北部的熱帶風暴「凱薩娜」(Ketsana)在12個小時的傾盆大雨中的降雨量相當於一個多月的降水,由此帶來了40年不遇的大洪水。
軍隊、警察和志願者救出了12,359人,但國防部長兼災難協調委員會主席鐵歐多洛(Gilbert Teodoro)表示,未經證實的報告披露可能有更多的死亡。
他在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外國政府的救助可以幫助菲律賓政府繼續其救助工作。
「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力提供基本必需品,但是可能會有更嚴峻的情況發生」,鐵歐多洛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
週一,當電視中出現被泥水掩埋的社區、城市街道翻倒的汽車和大批村民沒有飲用水的畫面時,人們對災難的嚴重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首都馬尼拉郊區的Marikina城,強烈的風將沙發掛到了電線上。
自暴風雨後,政府宣布馬尼拉和25個受災省份為「國家級災難區」,以使這些地區的官員可以動用緊急資金進行救援工作。
年輕的女演員萊爾絲(Christine Reyes)也被困在洪水中,在她用手機向一個地方電視網絡尋求救援之後獲救。
萊爾絲的好朋友古提爾斯也是一位電影明星,在了解到萊爾絲的困境後,借了一艘軍用快艇將萊爾絲、她的母親和兩個小孩接到了安全的地方。
人們也越來越擔心洪水令馬尼拉陷入癱瘓狀態,其1,200萬人口的生活也陷入停頓,這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對菲律賓脆弱的經濟復甦造成壓力。
相關官員估計,包括損毀的道路、橋樑和農作物在內的經濟損失約為14億菲律賓比索(合約3,000萬美元)。
美國已捐助了10萬美金,並派出一駕軍用直升機和五艘橡皮艇,並配備了受過反恐訓練的20名士兵。
美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食物項目也提供了食物和其它幫助。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9/9/29/n2672227.htm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乾旱和洪水有增强趨勢

提供者:菠蘿天使 時間:2009-09-25 08:58.
  一種新型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加劇,導致澳大利亞北部强烈的季風,氣候學家說。
  這項研究刊登在今天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對農民來說也不是好消息,因爲預計會産生非常嚴重的乾旱。
  傳統意義上的厄爾尼諾現象會使東太平洋水域的水溫上升,文章的作者寫道。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厄爾尼諾現象在减少,而一個被稱作“厄爾尼諾莫多奇”的新類型,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厄爾尼諾莫多奇一般是使太平洋中部水域的溫度上升,而使東西部的水溫下降。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安德裏亞博士說,在韓國、美國的研究者們,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供的氣候模型來預測厄爾尼諾莫多奇會在未來産生什麽效應。
  他們相信,由于全球變暖,厄爾尼諾莫多奇現象會增加五倍。
  和莫多奇有關的颳風模式會在潮濕季節給澳大利亞北部帶來更强烈的季風。
  但是莫多奇帶來的不僅僅是强烈的季風。
  英格蘭教授說,越來越頻繁的莫多奇模式可以在季風季節以外的時候影響澳大利亞北部的農業部門。
  2002年是我們看到澳大利亞的部分城市降水量减少最嚴重的一年,——而那年剛好有厄爾尼諾莫多奇現象,”他說。
  英格蘭教授說,雖然莫多奇會加重北部的季風氣候,但是其對南澳的影響現在還不確定。
資料來源:http://ozabd.com.au/news/15293.html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洪水肆虐美國佐治亞州 已造成9人死亡

2009-09-23 14:45:10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編輯:唐華   

  國際線上專稿:據美國《時代》雜誌9月22日報道,美國佐治亞州洪水氾濫,大片道路和住宅被淹沒。目前已至少造成9人死亡,數百人逃離家園。佐治亞州州長桑尼·普度已經宣佈,17個受到洪水襲擊最為嚴重的縣進入緊急狀態。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科學家:暖化導致地殼變動 天災更為頻繁

科學家:暖化導致地殼變動 天災更為頻繁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7 11:03"(路透倫敦16日電)科學家今天說,全球暖化導致地殼出現變動之際,地震、火山爆發、大型土石流和海嘯可能更加頻繁。與氣候有關的地質變遷也可能引發「甲烷噴發」,即這種強力溫室氣體的釋出。目前以固態形式囤積在永凍層和海床下方的甲烷量,甚至超越大氣中二氧化碳。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的麥蓋爾(Bill McGuire)教授,在探討氣候變遷對地質災害影響的首屆大型會議中告訴路透:「氣候變遷不只影響大氣層和海洋,也會影響地殼。整個地球是個相互影響的系統。」會議中的火山學家、地震學家、冰河學家、氣候學家和土石流專家,已研究歷史資料,設法預測未來改變,特別是約1萬2000年前、前一次冰河期結束時的氣溫劇變。主辦這場為期3天會議的麥蓋爾說:「當冰層消失,地殼再次隆起,引發地震,再引發海底崩移,導致海嘯。」牛津大學的派爾(David Pyle)教授說,地表些微變動一般而言似乎會影響火山活動,不只在寒冷期結束後冰層消失的地方。氣候型態似乎也會影響火山活動,反之亦然。中央社(翻譯)

資料來源:http://two217.pixnet.net/blog/post/25098223

緬甸地震損毀11世紀古寺

2009-09-22 15:23:00
緬甸今晨發生的5.6級地震,沒有造成傷亡,但卻震毀了一些建於11世紀的古佛寺和佛塔。地震於本港凌晨3時多發生,震中位於仰光西北約260公里,本港天文台亦有錄得這次地震。美國地震局說,地震的深度為82公里。美聯社引述當地人稱,Ohn Pwetaw村的兩座古佛寺和Yay Nan Chaung的一座佛塔,都在地震中受到損毀。這些佛寺和佛塔相信建於11世紀,以色彩豐富的壁畫而著稱。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272836/1.html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印尼發生山洪至少12人死亡25人失蹤

2009-09-15
中新網9月15日電綜合外電報道,印度尼西亞官員稱,該國北蘇門答臘島偏遠地區15日發生山洪,造成至少12人死亡,25人失蹤。印尼衛生部稱,當天早晨,山洪襲擊了該省的Mandailang Natal地區,“造成25人失蹤,12人死亡,……洪水發生在非常偏遠的地區,交通和通信比較困難。”衛生部官員還稱:“救援隊伍正在前往出事地點,但由于道路泥濘不堪,可能今晚才能到達。”(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265533/1.html

印尼沿海村落遭洪水侵襲 至少38人死亡


(法新社)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02:50
(法新社印尼 棉蘭15日電) 省政府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一個偏遠地區今天遭受突發性洪水侵襲,至少38人死亡。
發言人斯約皮安(Edy Syopian)向法新社(AFP)表示,洪水在清晨侵襲偏遠沿岸地區曼特寧納塔爾(Mandailing Natal),當地位於首府棉蘭(Medan)西南方約275公里。
他說:「根據我們從當地首長獲得的最新資訊,目前已找到38具遺體。」
他說:「我們首要任務是拯救生還者。這場水災侵襲6個村落,全部居民約有2200人。」
斯約皮安表示,當地湍急的洪水把樹連根拔起,把房屋沖垮。這個地區幾乎已跟外界隔絕。(譯者:中央社張曉雯)